近日,經合組織(OECD)發布《2016科技創新展望報告》。該報告每兩年出版一次,致力于分析OECD國家以及其他非OECD主要經濟體的科技創新動向,為政策制定者和產業界人士提供關于全球科技創新未來趨勢的預測信息,以及未來趨勢對各國科技創新政策的可能影響。
報告列舉了未來十大科技趨勢,包括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區塊鏈、微型及納米衛星、先進能源存儲技術、神經科技、納米材料、增量制造以及合成生物學。這些新興關鍵技術既具備推動生產力進步的巨大潛力,也帶來不確定性和風險,甚至倫理和道德爭議。如果創新成果和新技能不能普惠大眾,科技發展將加劇不平等狀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讓人們擔憂將來被搶走工作;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牽涉到隱私保護;3D打印可能損害知識產權。此外,還有合成生物學對生物安全、神經科技對人類尊嚴的潛在沖擊等。
報告還指出,由于金融危機以及增長放緩的影響,近年來各國政府的科技創新政策更為關注直接經濟效益,并在一定程度上將對公共研究的資助轉移到對企業創新和創業的資助,希望以企業的力量來推動更強勁和更可持續的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