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男人_(无码)中文在线_"bestialityvideo_另类最新"_中午字幕a免费_成人午夜免费毛片_www男人晚上天堂com

公司新聞
行業報告
陜投新興行業動態信息報告 2024年第4期(總第77期)

行業報告 2025-03-12 15:50:00 975

一、半導體芯片行業

1.長電科技擬6.24億美元收購西數旗下晟碟半導體

3月4日,國內半導體封測大廠長電科技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長電科技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電管理公司”)擬以6.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現金收購收購Western Digital Corporation(“西部數據”)旗下晟碟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晟碟半導體”)80%的股權。長電科技表示,這將擴大公司在存儲及運算電子領域的市場份額。

封測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尤其是近兩年摩爾定律減速,先進制程技術仍需時日,計算需求卻在不斷暴漲,由此先進封裝被寄予厚望。近兩年,已有多家封測大廠不斷通過兼并、擴產、創新技術等方式提高市場競爭力。

 

45億元,長電科技入局存儲

根據公告顯示,長電管理公司已與西部數據旗下的SANDISK CHINA LIMITED——晟碟半導體母公司簽署了《股權收購協議》。

協議約定,長電管理公司擬以現金方式收購出售方持有的晟碟半導體80%股權,經交易雙方充分溝通協商交易對價約為6.24億美元。本次交易完成后,長電管理公司將持有晟碟半導體80%股權,SANDISK CHINA LIMITED仍將持有晟碟半導體20%股權。

公告顯示,交易對價將分期付款。其中,約2.184億美元(受限于交易文件約定的調整)在交割時支付,約2.184億美元(受限于交易文件約定的調整)在交割后6個月內或2025年1月1日(以較早發生者為準)支付,剩余1.872億美元將在交割后5年內分五期支付。

若截止2024年12月31日尚未完成交割,則任何一方可以終止本協議。因一方違約導致《股權收購協議》約定的先決條件無法達成,從而本次交易終止的,違約一方應向對方支付分手費1000萬美元。

資料顯示,晟碟半導體成立于2006年8月,主要從事先進NAND Flash閃存存儲產品的研發、封裝和測試,產品類型包括iNAND閃存模塊、SD、MicroSD存儲器等,廣泛應用于移動通信、工業與物聯網、汽車、智能家居及消費終端等領域。據上海市政府官網的信息顯示,晟碟半導體是2022年度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營業收入百強。據長電科技公布的晟碟半導體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度和2023年上半年,晟碟半導體營收約為35億元、16億元;凈利潤約為3.6億元、2.2億元。

出售方母公司Western Digital Corporation(WDC,西部數據)則是全球領先的存儲器廠商。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數據顯示,在2023年第三季全球NAND Flash品牌廠商營收排名中,西部數據市占率達16.9%,占據全球第三的位置。西部數據表示,第三季PC需求超乎預期,且移動裝置應用(Mobile)和游戲(Gaming)類別需求具韌性,顯示降價仍有效帶動出貨位元,進而推升NAND Flash部門營收達15.56億美元,環比增長13.0%。

西部數據2023年的財報數據并不樂觀。據悉,2023財年西部數據營收約為123億美元,同比下降了65億美元。其中,在中國市場的營業收入約為28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7億美元。

其最新的2024第二財季(截至2023年12月29日)業績顯示,該季營收30.32億美元,環比增長10%,同比下降2%;凈虧損2.10億美元,凈利潤率-6.9%。主要原因是受到閃存和HDD業務結構性調整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該季西部數據NAND毛利率轉正至7.9%。

公告顯示,西部數據自2003年起便與長電科技建立起了長期合作關系,是長電科技的重要客戶之一。長電科技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出售方(SANDISK CHINA LIMITED)及其母公司(西部數據)在一段時間內將持續作為晟碟半導體的主要或者唯一的客戶,其經營業績將獲得一定的保證。

長電科技在宣布收購晟碟半導體的公告中明確指出,此舉是基于對全球存儲市場深入分析和前瞻性判斷的結果。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的數據,存儲芯片已成為僅次于邏輯芯片的半導體第二大細分市場,占據約28%的市場份額。展望未來,預計到2024年,存儲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驚人的1300億美元。

在這一廣闊市場中,NAND閃存芯片尤為引人注目,其規模在全球存儲市場中約占40%,且預計在2021年至2027年期間將保持8%的復合增長率。這表明NAND閃存芯片市場不僅龐大,而且具有穩定的增長潛力

2.英特爾成立獨立FPGA公司Altera

3月1日,英特爾宣布,成立全新的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半導體公司Altera,并計劃在未來兩到三年內為Altera進行股票發行。

據了解,2015年,英特爾斥資167億美元收購Altera,也是迄今為止該公司最大額的并購交易。

Altera將致力于提供端到端的FPGA解決方案、易于使用的AI以及軟件工具,同時也加強了供應鏈的韌性,以在FPGA市場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英特爾表示,Altera的產品組合將更加多元化,包含業界唯一內置AI能力的FPGA。Altera FPGA在云端運算、數據中心、工業自動化、通信基礎建設、車載系統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

在新產品上,Altera宣布推出Agilex 9 FPGA,這款產品擁有業界最快的數據轉換性能,專門針對需要高帶寬混合信號處理的雷達與軍用航天系統設計;Agilex 7系列則專為數據中心和網絡應用所打造,其每瓦性能較競品提升一倍;Agilex 5是業界首款內置AI計算的FPGA,非常適用于智能邊緣設備。

此外,據悉,目前Agilex系列可編程芯片是由英特爾的合同制造部門英特爾代工(Intel Foundry)生產。

3.格力斥資55億元建設6英寸SiC項目

3月7日,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兼CEO董明珠在羊城晚報的兩會直播間中透露,格力電器正致力于建設一座價值近百億元的SiC芯片工廠,并預計將于今年6月啟動生產。這座工廠將成為全球第二個、亞洲首個全自動化的化合物芯片制造設施。

 

珠海市生態環境局近期在其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格力電子元器件擴產項目已順利通過環境影響評估。該項目,位于珠海高新區,總投資達55億元人民幣,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工程計劃包括三座工廠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其中一座將安裝6英寸SiC芯片生產線,另一座將安裝6英寸晶圓封裝測試生產線。

此外,格力的SiC發展戰略也得到了揭示。一方面,格力每年在硅基功率芯片上的采購費用高達30到50億元人民幣,盡管格力自主設計的芯片正在逐漸增加,但目前仍主要依賴進口產品。因此,從長遠來看,國產替代和硅基芯片向SiC的轉換將成為大勢所趨。另一方面,格力選擇第三代半導體作為其發展高端芯片行業的突破口,并以格力電子為平臺,結合多年來在半導體設計、研發、模塊封裝測試等方面的布局,補全晶圓制造環節。未來,格力電子有望成為SiC全產業鏈發展的標桿IDM企業。

據企查查數據,珠海格力電子元器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7月,注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由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控股,董明珠擔任法定代表人,主要經營范圍包括電子元器件和電力電子元器件的制造。

二、激光器行業

.受光模塊市場整體下行影響,源杰半導體2023年度營收同比下降48.96%,利潤同比下降80.58%

近日,陜西源杰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2023年度業績快報。根據快報內容,源杰科技在2023年營業收入共計約1.4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8.96%;實現營業利潤約1815萬元,同比下降83.51%;實現歸母凈利潤約1948萬元,同比下降8.58%;實現扣非凈利潤約-24萬元,同比下降100.26%。

陜西源杰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月28日,專注于進行高速半導體芯片的研發、設計和生產,是一家從半導體晶體生長,晶圓工藝,芯片測試與封裝全部開發完畢,并形成工業化規模生產的高科技企業。

源杰科技是國內領先的光芯片IDM廠商,產品涵蓋從2.5G到50G磷化銦激光器芯片,廣泛應用于光纖到戶、數據中心與云計算、5G移動通信網絡、通信骨干網絡和工業物聯網等。其中,2021年全球10GDFB激光器芯片源杰科技市占率達20%,已超過住友電工等海外廠商,位居全球首位。

從下游企業而言,中際旭創、海信寬帶、銘普光磁、博創科技等國際前十大以及國內主流光模塊廠商均與源杰科技有密切合作,而源杰科技產品最終應用于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AT&T等國內外知名運營商網絡。

此前,根據市場對源杰科技業績的一致預期,其營業總收入預測普遍為8500萬元至2.01億元的區間,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測為2200萬元至2600萬元。

事實上,就源杰科技2023年營收、利潤而言,不僅較往年有較大下滑,也低于各家機構對其的業績預期。

企業給出的業績變動原因主要包括:

1.報告期內電信市場及數據中心銷售不及預期,電信市場受到下游客戶庫存及終端運營商建設節奏放緩的影響,銷售額大幅下滑;數據中心方面,傳統的云數據中心在經過幾年較大規模的投資后,2023年出現較為明顯的放緩和下滑;

2.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及相關會計政策,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對可能發生減值的資產計提了相應的減值準備;

3.報告期公司收到的政府補助及理財收益等非經常性損益同比增加。

事實上,從產業鏈結構而言,所謂電信市場的影響,直接作用于光模塊產業中,而光模塊產業才會對源杰科技這樣的光芯片企業產生影響。換言之,想要了解電信市場對源杰科技作用幾何,從光模塊企業的表現來分析更為直接。

我們以源杰科技的三家客戶:博創科技、銘普光磁、中際旭創為例加以觀察。

博創科技在三季度表現不及預期的原因中,提到了“主要受電信市場需求放緩影響”。

銘普光磁雖然業績虧損至2.2至2.9億元,但虧損原因卻并未重點歸結至電信市場放緩,而主要強調了“公司對各類資產進行了全面檢查和減值測試”“品牌形象升級,加大新業務推廣導致費用增加”“市場環境變化影響”。

而中際旭創則交出了21.81億元的凈利潤成績單,原因主要為“AI算力需求和相關資本開支的激增帶動了800G等高速光模塊需求的顯著增長”。

從三家企業的表現可以看出,所謂“電信市場放緩”與“源杰科技業務下滑”之間,終究是欠缺一定的關聯性。同時,電信市場5G建設雖然存在放緩現象,但其自帶的公益屬性決定了市場放緩帶來的承壓是有一定限度的。總之,源杰科技將業績下滑原因歸結為“電信市場放緩”,是不足以令人信服的。

過去五年來,源杰科技順應市場需求,走上了快速增長的車道,分別實現營業收入0.70、0.81、2.33、2.32、2.83億元。對企業而言,經過長期迅猛增長之后,深刻的技術沉淀也是不可或缺的。光芯片市場雖然陷入一定程度上的內卷,但在AI算力需求膨脹和5G商用化、規模化建設推進下,相信源杰科技仍將憑借其技術積累扭轉頹勢。

2.冠脈OCT龍頭微光醫療完成超億元戰略輪融資,打造激光醫療平臺

激光醫療領域新產品的持續開發、臨床注冊及海外市場的進一步拓展。

微光醫療致力于打造領先的激光醫療創新平臺。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國內激光醫學領域的開拓者和創新領軍企業。核心團隊來自于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華西醫學等著名院校,專注于激光醫療領域的領先技術創新、產品自主研發及自主生產。微光醫療是業內為數不多同時掌握軟件、硬件及耗材研發能力的企業,也是業內稀缺的自主研發核心部件國產廠商。產品效果突出,獲得臨床專家高度認可。產品銷售額年復合增長率超過80%,其核心產品冠脈OCT實現了國產廠商市場占有率第一。公司注重診斷與治療的雙重發展,運用領先的光電技術,秉承醫工結合理念,已圍繞冠脈、外周、神經三大核心醫療領域,布局了數個激光醫療創新產品。未來將持續全力構建覆蓋多病種的“診療一體化”創新硬科技平臺。

3.工業激光設備電源供應商聯名電源啟動IPO

近日,深圳市聯明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明電源)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輔導機構為國泰君安證券。

 

聯明電源成立于2007年,公司以電力電子及工業控制為核心技術,從事電氣自動化領域軟硬件和系統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公司總部位于深圳,擁有800多名員工,業務面向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等多項資格認證。

團隊方面,公司擁有上百人的專業的電力電子研發團隊,以近二十年的高端開關電源技術積累,打造了從1kW到30kW的80多個門類,幾千款電源產品,業務領域涵蓋工控、新能源、軌道交通、醫療、通訊、半導體等行業。

據悉,在光纖激光器應用市場領域,公司市占率達100%,是全球工業激光設備巨頭TRUMPF、大族激光SPI、創鑫激光nLIGHT等企業的主力電源供應商。光纖激光器電源產品從單相輸入1500W到6000W水冷電源;從三相輸入4000W到20kW水冷電源;恒流驅動從20A恒流模塊到40A恒流模塊;以及1600W激光芯片老化單元、3500W激光泵浦源老化單元,產品覆蓋光纖激光器行業的幾乎所有應用,為客戶提供全系列的電源解決方案。

 

三、新能源行業

氫能源龍頭億華通2023年虧損2.26億

2月25日,億華通發布2023年度業績快報。全年實現營收約8.01億元,同比增加8.48%;歸母凈利潤虧損2.26億元,同比增加35.58%。

對于主要財務數據和指標變動的主要原因,億華通在公告中表示:

2023年度公司營業利潤同比減少31.90%,利潤總額同比減少35.36%,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同比減少35.58%,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同比減少48.16%,以上指標變動主要系:

(1)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進行產品技術升級迭代及應用場景的拓展;

(2)隨著公司經營規模擴大以及為把握住燃料電池市場規模化發展機遇,公司在人才儲備及隊伍搭建等方面的投入增加;

(3)2023年公司銷售回款同比減少,報告期末公司基于謹慎性考慮加大計提了應收款項的預期信用風險損失。2023年末公司總資產同比增加30.56%,股本同比增加65.65%,以上指標變動主要系2023年1月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完成掛牌上市獲得股權募集資金10.22億港元。

資料顯示,億華通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集氫能氫燃料電池研發與產業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國燃料電池系統研發與產業化的先行者,是我國氫燃料電池領域極少數具有自主核心知識產權并實現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及電堆批量化生產的企業之一。

2.緊抓PHEV市場風口,蜂巢能源1月動力電池裝機躍升全球第9

今年1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為51.5GWh。其中,蜂巢能源以1.1GWh裝機量,排名全球第9位。值得一提的是,1月份蜂巢能源裝機同比增長381%,增速在全球TOP10電池企業中位列第一。

2023年以來,蜂巢能源動力電池裝機量增速持續高于行業增速,重要原因之一于企業敏銳地抓住了PHEV市場爆發的風口,針對PHEV車型設計的PHEV專用電池大規模裝車。

目前,蜂巢能源已拿下了吉利、長城、理想、嵐圖等多家車企的熱銷PHEV(含增程式)車型電池訂單,全年在PHEV市場動力電池裝機量高達5.6GWh,暴增409.1%,PHEV電池裝機量進入國內前三。

開年來,蜂巢能源勢頭強勁,陸續配套多款熱門高端車型。2月26日,長城汽車旗下的坦克700 Hi4-T正式上市。官方數據顯示,坦克700 Hi4-T上市僅僅24個小時,憑借42.8萬元的起售價,迅速斬獲超6000份訂單,成為國內豪華越野的新明星。

3月1日,理想汽車2024年春季發布會上推出了全新的理想L系列和新車型。據理想官方數據統計,理想L7已經成為銷量擔當,2023款理想L7 Air與24款理想L7 Air版均搭載了蜂巢能源電池,訂單持續火爆。

此外,在BEV進展同樣迅速。3月2日,零跑首款“四葉草”電氣架構車型上市即爆款,收獲大量訂單,其中530KM續航版本車型搭載了蜂巢能源L300磷酸鐵鋰電芯。從二季度開始,兩大歐洲OEM的BEV車型也將搭載蜂巢能源動力電池陸續上市。

為鞏固企業在PHEV和BEV電池領域的技術和產品領先優勢,蜂巢能源在第四屆電池日宣布將熱銷的62Ah、90Ah、117Ah三款PHEV和增程產品于今年Q2全系升級成2.2C快充,在實現快充升級的同時“加速不加價”。

同時,蜂巢能源還進一步推出了面向PHEV和增程市場的三款首發新品,分別為:全球首款超300KM續航混動鐵鋰短刀快充電芯、全球首款超350KM續航混動三元短刀快充電芯和全球首款800V-3C混動快充電芯。隨著新產品的陸續量產,蜂巢能源將鞏固在PHEV市場的領導地位,市占率進一步提升。

BEV領域,蜂巢能源今明年將落地L400和L600兩種規格的LFP短刀快充電芯,容量分別為105Ah、130Ah和133Ah,可以實現最高4C的充電倍率。

在全球交付方面,為了進一步提升交付能力,滿足中國車企出海和海外主流車企電池訂單,蜂巢能源正加速全球化產能布局。

2月28日,蜂巢能源泰國工廠正式投產,已開始實現電池產品本地化批量交付。該項目僅用了5個月就實現了在泰國本地化供應配套,進一步完善了蜂巢能源在亞太區的新能源產業布局;同時,蜂巢能源也正加緊歐洲工廠落地。

 

3.固態電池發展滯后半固態電池開始邁進商用車市場

近日,孚能科技與一汽解放簽署意向合作,雙方將致力于共同推廣半固態、固態電池商用車市場及產業鏈發展,產生規模效應,推進電池技術創新,共建戰略聯盟。

根據規劃,雙方將圍繞輕、中、重整車平臺及干線運輸、城市物流、市政工程等具體場景,開展商用車半固態及固態電池項目深度合作,打造市場更具競爭力、行業技術領先的新能源整車產品。

目前,國內部分乘用車企業已經初步應用半固態電池,商用車的半固態電池裝車也在加速。

消息面上,今年1月,福田汽車表示,國內首款半固態電池輕卡已完成高溫、充放電的臺架、充電時長、電池壽命、整車高寒等的驗證,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預期目標,即將推向市場。

半固態電池在商用車領域的產業化起航,也將進一步推進半固態電池的規模化裝車。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國內半固態電池的出貨量已達到GWh級別。其中,以初創電池企業衛藍新能源為代表,其在2023年的固態電池裝車量達0.8GWh。

與此同時,包括贛鋒鋰電、清陶能源、衛藍新能源、太藍新能源、富鑫科技、恩力動力等在內的固態電池企業均在部署半固態電池產能。

GGII預計,2024年固態電池(半)有望實現大規模裝車,全年裝機量有望超過5GWh。

隨著半固態電池裝車車型增多,應用場景增多,市場規模擴大,有望帶動產業鏈同步發展,也或加速向全固態電池最終形態的進化過程。

掌握先進電池技術的電池企業,也有望在產業化進程中獲取更大的市場蛋糕。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的固態電池技術路線相對多元化,以固液混合為主,即半固態電池,且以氧化物路線為主導。在產業化進程上,仍需要解決良品率、電池成本、充電倍率、循環壽命等問題瓶頸。

行業主流觀點認為,全固態電池產業化仍面臨巨大挑戰,具有跨學科的特性、技術門檻極高,包括材料界面、工藝、產業鏈、設備等,需要業界進行協同創新。全固態電池產業化較可能在2030年取得突破。

4.碳酸鋰價逼近12萬元,鋰庫存仍居高不下

回顧整個2月,鋰電產業鏈在需求端的消費表現平淡,而春節假期后,碳酸鋰期貨價格波動加大,主要是由于海內外減停產信息集中釋放、擾動市場交易情緒。

碳酸鋰期貨連續8個交易日上漲,主力合約2407(基于持倉量判定)一度沖高至11.98萬元,逼近12萬元。近月合約2403則在3月1日收于11.57萬元,然而,現貨(電池級)均價報價還在10萬元左右徘徊,僅出現小幅回升。

有鋰業人士向高工鋰電指出,現貨價格相對穩定,實際上是由于近兩周冶煉廠暫緩對外提供市場報價、挺價情緒明顯,現貨價格對市場波動的反映有一定遲緩

而期貨價格作為市場對于未來時間鋰價預期的反映,是市場波動和參與者情緒的更直接反映。

目前,廣期所碳酸鋰倉庫有1.5萬倉單待注銷,即1.5萬噸碳酸鋰待出庫,是碳酸鋰行業總庫存的重要構成。

同時,據高工鋰電觀察,相較于此前的長協簽訂,業內越來越多采用期貨價格升/貼水的定價模式進行散單交易。這也就意味著,無論是在價格指導,還是作為庫存調節“蓄水池”,碳酸鋰在期貨市場上的價格異動愈發值得關注。

鋰價回升背后,減產事件擾動市場情緒

碳酸鋰期貨此輪上漲行情,主要是受到海內外擾動供給事件頻發的影響。海外端2月以來多家海外鋰企發布公告稱削減資本開支;另在澳洲八大礦山項目中,已有Mt Cattlin、Finniss和Greenbushes共三家宣布于2024財年減產以應對鋰價下跌。

國內供應端的收緊信號,則主要來自于頭部冶煉廠大修和江西冶煉廠接受環保督察。近日市場消息流出,天齊鋰業張家港項目將于3、4月連續兩月進行大修,不同于往年選擇在淡季小修1個月的習慣。

同一時間段,江西環保督察事件不斷發酵,4月中央環境督查組或進駐江西,對冶煉企業進行環境整治全面排查;消息稱提鋰尾渣消納要求或收嚴,將引向企業停產整頓。

以上消息在短期內提振了碳酸鋰期貨價格,但后續影響還需要從多個維度來解析。

一是碳酸鋰實際減產幅度有限,供應依舊趨于過剩。

從公告來看,削減開支主要影響2026年以后的建設項目,對2025年以前的在建項目影響甚微。另據統計,三家下調年度產量指引的澳洲鋰礦商,總共影響不足3萬噸LCE產量,在業內看來并不難被其他礦山增產所填補。此外,澳洲在建礦山項目也尚未有宣布暫緩或中止的,均按計劃進行中。

國內,天齊鋰業張家港項目按照2萬噸的年產能推算,對國內鋰鹽產量的影響或不到4000噸;另據相關人士透露,對于出貨量的影響是暫時沒有。江西環保檢查導致鋰礦全部或徹底關停的可能性則愈發微小。經測算,今年全球鋰供給仍將有10%左右的過剩。

二是供應端碳酸鋰產能出清進度不如預期,鋰庫存高居不下。

有鋰業人士指出,對于大型鋰企來說,減停產就算發生,規模也是有限的,一方面是受到長協制約,另一方面也有守住現金成本的考慮,停產再復工將帶來額外成本。基于此,高成本小型礦山會先被出清,但對整體鋰供應影響有限。

具體到國內鋰企來看,當前海外鋰礦讓利,引領礦石價格下跌,同時定價模式調整為M-1,以進口鋰輝石為原料的冶煉廠利潤得以持續修復;同時,碳酸鋰新增產中自有礦比例提高,為后續降低生產成本打開通道。

2月為例,國內碳酸鋰減量冶煉廠包括以鋰輝石、外購鋰云母為原料的中小型企業,前者考慮到行情低迷且冬季采礦、運輸效率低而進行減停產,后者則由于持續虧損而減量。

不過,部分冶煉廠代工訂單增加、新投產企業加速爬產抵消了整體減量。因此2月碳酸鋰產量環比下降,但同比去年仍實現小幅增長。

結合市場反饋來看,春節期間國內多數冶煉廠保持開工,目前行業碳酸鋰庫存處于7-8萬噸的高位區間。且集中于冶煉廠端。庫存格局將導向冶煉廠選擇惜售挺價。

三是需求出現旺季特征,但傳導程度待定。

1月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好于預期,批發量低于零售量,意味著渠道庫存去化,終端巨幅累庫壓力緩解。2月主機廠接連降價促銷,有刺激銷量提高的可能。

但往上追溯至動力電池與材料環節,雙方仍有接近2個月的產成品庫存。以此為緩沖,產量回升快但絕對規模或是有限的。

綜合來看,碳酸鋰價格在2月末出現階段性反彈,主要是供應端擾動支撐盤面情緒,實際供需格局改善幅度有限。后續盤面鋰價繼續上漲,將取決于冶煉廠挺價控貨、宜春環保檢查實際影響幾何;鋰價跌落則是因為中下游需求未能如期改善。

 

 

四、復合材料行業

1.全球大絲束碳纖維巨頭擬出售碳纖維業務

近日,全球領先的大絲束碳纖維制造商、歐洲最大的碳纖維制造商西格里碳素(SGL Carbon)發布公告稱,目前正在評估碳纖維(CF)業務部的各種戰略選擇。措施包括可能剝離碳纖維部分或全部的業務部門。

SGL Carbon是全球大絲束碳纖維市場份額排名第二的制造商。主要產品為特種石墨、碳纖維和復合材料,服務于許多正在塑造未來趨勢的行業:氣候友好型交通、半導體技術、LED、太陽能和風能以及鋰離子電池的制造。公司還為化工行業和眾多工業應用開發具有前瞻性和可靠性的解決方案。目前SGL Carbon在歐洲、北美和亞洲的29個地點擁有約4700名員工,2022財年的銷售額超過11億歐元。

關于業務的剝離,SGL Carbon的計劃是:先與潛在的利益相關方接觸,提供碳纖維部門的一般數據,以確定它們對收購的興趣。如果有足夠的興趣,將在后續進行結構化交易流程。

SGL Carbon首席執行官Torsten Derr博士解釋稱,經過兩年的重組和一年的平穩過渡之后,SGL Carbon正在為下一步的盈利增長做準備。公司對SGL Carbon的定位是:四個運營業務部門能夠在各自的市場上獨立取得成功。為了最大限度地開發公司碳纖維的發展潛力,公司目前正在評估所有選項,包括完全撤資(轉讓股權)。公司正在尋找能夠提供必要資源的合作伙伴或新所有者,以進一步發展碳纖維業務并為未來成功定位。

目前SGL Carbon的碳纖維業務部門位于歐洲和北美的七個基地。主要生產紡織品、丙烯酸和碳纖維以及復合材料。去年年底SGL Carbon發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碳纖維業務部門的銷售額為1.796億歐元,同比下降33.2%;而調整后EBITDA為320萬歐元,降幅高達92.5%。造成SGL Carbon業績如此慘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與寶馬供應合同的到期導致其汽車終端市場份額從34.0%下降到27.0%;德國和歐洲的風電行業的遇冷,導致需求疲軟,進而造成產能過剩。對此,SGL Carbon做出研判,即使未來風電行業復蘇,碳纖維需求回升,公司的碳纖維業務也將需要額外的資源,以在國際市場環境中保持競爭力。

換言之,未來碳纖維市場的競爭將會異常激烈。所以,SGL Carbon正在審查支持碳纖維業務部門進一步積極發展的所有可能性。

2.上海石化實現T700級碳纖維穩產,開創硫氰酸鈉工藝先河

2月27日從上海石化傳出消息,該公司24K小絲束碳纖維成品批強度首次超過4.9 GPa、批模量超過240 GPa,首次實現T700級產品的穩定生產,并實現滿產滿銷。此舉開創了國內采用硫氰酸鈉濕法紡絲工藝路線生產高性能碳纖維的先河,標志著中國石化具備了自主研發生產T700級24K小絲束碳纖維的能力,為實現高性能碳纖維連續性工業化生產目標奠定了基礎。

據了解,T700級產品是高性能碳纖維的主力牌號,相較于T300級產品,T700級產品的拉伸強度提升了約30%,目前被大量用于民用客機制造。

此前,24K小絲束碳纖維產品性能難以滿足市場高端需求,且產品質量不夠穩定。為此,上海石化研究團隊聚焦氧化碳化關鍵共性技術,通過氧化爐參數精準設置、碳化爐控制工藝優化等技術手段,強化過程調控,提高工作標準,優化小絲束碳纖維生產控制工藝。同時,上海石化還提升員工專業操作技能,確保裝置高水平運行,批量制備出拉伸強度不小于4.9 GPa、拉伸模量不小于240 GPa的24K小絲束碳纖維產品,達到T700級水平。不同于國外的干噴濕法工藝,該產品采用硫氰酸鈉濕法紡絲工藝路線生產,擁有良好的表面溝槽結構,因此用其制成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具備更加優越的力學性能。

另一方面,由于碳纖維產品的質量檢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往通常需要人工手動將碳纖維絲制作成標準化樣本,但人工制樣的方式往往存在受力不均勻、松緊度不一致等問題,影響了碳纖維質量檢測數據分析。對此,上海石化組織專業力量進行攻關,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碳纖維質量檢驗方法,研制出國內第一臺能夠對48K大絲束產品進行自動制樣的成套設備,并實現從3K到48K碳纖維自動制樣全覆蓋,促使碳纖維產品質量分析從人工制樣邁入自動制樣新時代。這一技術突破,有助于大幅提升碳纖維樣品分析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從而為碳纖維產品質量的技術升級和市場開發提供更加有力的數據支撐。

3.吉林碳谷及中復神鷹等碳纖維企業發布2023年業績快報

1)吉林碳谷:凈利潤“腰斬”

近日,吉林碳谷發布了多則公告。首先是一則《2023年年度業績快報公告》。

來源:吉林碳谷公告

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預計204,923.7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6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24,097.42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1.72%。從公布的財務數據看,經營狀況并沒有達到預期,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出現了下滑,特別是凈利潤直接腰斬還不止。

吉林碳谷對此業績表現的解釋是:主要是受復雜的內外環境影響,碳纖維需求不及預期,碳纖維價格跌幅明顯。

吉林碳谷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24日,已發展成為集研發、生產、銷售碳纖維原絲、預氧絲、碳絲及制品為一體的創新型企業。2021年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揭牌開市,吉林碳谷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836077)名列81家首批上市企業,也成為吉林市首家登陸北交所的企業。此前吉林碳谷于2016年掛牌新三板,2021年8月晉入精選層。

目前,吉林碳谷在建的有3萬噸高性能碳纖維原絲項目,共分兩期建設,一期預計于2024年中旬投產,二期公司將根據市場需求情況進行有序建設投產。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年產15萬噸碳纖維原絲項目已投產60%以上,目前產能利用率在90%以上,預計2024年全部投產。

2)中復神鷹:2023年度凈利潤3.17億元,同比下降47.57%

中復神鷹發布2023年度業績快報,實現營業總收入22.56億元,同比增長13.12%。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17億元,同比下降47.57%。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37億元,同比下降58.03%。

影響經營業績的主要因素:2023年,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復神鷹碳纖維西寧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鷹西寧”)2.5萬噸碳纖維項目全面投產,產銷量同比實現較大幅度增長,規模效應帶來單位成本顯著降低。但受外部環境和碳纖維市場供需關系階段性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公司主要產品銷售價格回落,導致公司凈利潤同比下降。

4.簡述熱塑性復合材料和熱固性復合材料的幾點區別

1)組成方面

熱固性復材和熱塑性復材在組成方面是按照所用樹脂基體進行區分的。熱固性樹脂由反應性低分子量預聚體或者帶有活性基團高分子量聚合物組成;成型過程中,在固化劑或熱作用下進行交聯、縮聚,形成不溶不熔的交聯體型結構,發生的是化學反應。主要有環氧樹脂、聚酰亞胺樹脂(PI)、雙馬來聚酰亞胺樹脂(BMI)、酚醛樹脂以及不飽和聚酯等。

(代表性樹脂:環氧樹脂)

熱塑性樹脂由線型高分子量聚合物組成,在一定條件下溶解和熔融,只發生物理變化,使用的基體有聚乙烯(PE)、聚酰胺(PA)、聚苯硫醚(PPS)、聚醚酰亞胺(PEI)、聚醚酮酮(PEKK)和聚醚醚酮(PEEK)等。

 

2)外觀方面

熱固性樹脂浸漬的原料外觀通常呈現深色,如黑色或深藍色,有亮澤,而熱塑性樹脂浸漬的外觀通常呈現淺色,如淺灰色或淺藍色,但是發暗,熱固性復合材料表面光滑、顏色均勻,而熱塑性復合材料的表面有紋理,顏色不均勻。從手感上來說,固化后的熱固性材料更硬、更脆,而熱塑性材料更有彈性。

3)性能方面

熱固性樹脂具有良好的工藝性(厚度、懸垂性)、高彈性模量、良好的耐溶劑性,但斷裂韌性較低,以應用最廣泛的環氧樹脂基復合材料為例,環氧樹脂具有強粘結力,可以把增強纖維牢固地粘結為一體,固化過程形成三維網狀結構,交聯密度高,因此固化收縮率低,具有較高的強度、模量和斷裂伸長率,成型工藝比較成熟,不足之處是耐候性差、抗沖擊性差。

熱塑性樹脂有高斷裂韌性,但工藝性差,導致熱塑性復材成型工藝比較難,以這類樹脂為基體的熱塑性復材韌性和耐疲勞性比熱固性復材好得多。韌性越高,抵抗裂紋產生及傳播的能力越強,損傷容限值也高。

4)應用方面

1)熱固性復合材料

以環氧樹脂基復合材料為代表的熱固性復合材料,研究與應用起步早,力學性能優良,可以作為主承力結構件,但材料制造成本較高,且制造過程使用的預浸料/熱壓罐技術也非常昂貴。另外,在日益強調環保的今天,熱固性復合材料的環境友好性差及廢棄物難以回收處理等不足,也制約其應用擴展。

不過對于熱固性樹脂的研究與發展從未止步,集中于熱固性樹脂的增韌改性、提高耐沖擊性與可回收性。

2)熱塑性復合材料

熱塑性復合材料起步晚,但近年來發展速度卻大幅度超過了熱固性復合材料,成了復合材料研究應用的主要方向,因為熱塑性復合材料不僅擁有優異的力學性能,而且它的生產周期也沒有熱固性復合材料那么長,并且它還可以回收再利用。

盡管有這么多的優點,但國內熱塑性復材的產業化路徑走的并不順利,還有幾個難點需要攻克,一是原料方面,低粘度、高流動的熱塑性樹脂基體(Resin)開發與改性技術缺少,品種單一,價格偏高,這也推高了以PEEK為代表的高性能熱塑性復合材料原材料成本,二是成型工藝方面,包括自動鋪放原位固化工藝、包覆成型工藝和各種連接工藝,三是加強下游的應用,尤其是提高在主承力結構中的應用比重。

五、衛星通信行業

1.我國首顆正式衛星互聯網高軌衛星成功發射

1)我國衛星互聯網高軌衛星成功發射

3月1日21時0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高軌衛星01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衛星互聯網高軌衛星01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制。

相關更詳細的新聞報道對火箭描述的很多,但對衛星本身表述惜字如金,僅僅有30個字:衛星互聯網高軌衛星01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制。

這里傳遞出的關鍵信息是:

1)衛星互聯網高軌衛星,編號01!這是首顆正式的互聯網高軌衛星!01或許意味著還有02、03、04......

2)去年2月發射成功的我國首顆超百Gbps容量的高通量衛星也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制。

3)高軌衛星衛星意義:理論上3顆衛星即可實現全球覆蓋

 

4)高軌和低軌的區別:在通信覆蓋方面,高軌衛星運行于高度為35786km的軌道上,與地球保持相對靜止,覆蓋區域固定,理論上3顆衛星即可實現全球覆蓋(南北極區域除外)。目前高軌高通量衛星一般采用Ku及Ka頻段點波束技術,覆蓋較為靈活,既可支持區域性覆蓋,也可通過更多點波束疊加覆蓋。在傳輸時延方面,高軌衛星傳輸單向時延的理論最低值為120ms,往返時延約240ms。在通信終端方面,高軌衛星相對地面靜止,地面終端實現相對簡單,可以使用靜態拋物面天線或機械調向拋物面天線,已經發展較為成熟且達到消費級價格。

2)這是首顆正式的互聯網高軌衛星!之前都是試驗衛星!

2024年發射的是首顆正式的互聯網高軌衛星。2024年這顆衛星互聯網高軌衛星01星發射升空的新聞報道并沒有公開相關衛星信息,但從命名上來看顯然是衛星互聯網高軌衛星,而且正式命名為01星,初步判斷調測成功后也會移交給中國衛通運營(僅僅為推測,尚未得到印證)。因為,中國衛通是高軌衛星互聯網等國家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者和運營者、我國唯一自主可控的衛星通信運營企業和國家基礎電信運營商。

中國衛通公司前身為衛通集團,成立于2001年11月,起初由國務院組建,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和原郵電部出資,是我國六大基礎電信運營企業之一。2009年,公司電信業務并入中國電信,其余重組并入航天科技,成為其全資子公司。后經兩次改制、一次更名,于2019年6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主營衛星空間段運營服務,主要提供廣播電視和通信業務,擁有工信部頒發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是我國唯一擁有自主可控商用通信廣播衛星資源的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被工信部列為國家Ⅰ類應急通信專業保障隊伍。根據公司公告,公司已發展成為亞洲第二大、世界第六大固定通信衛星運營商,國內市場占有率達80%。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衛通共有17顆衛星運營。其中的中星16號、中星19號、中星26號3顆星組成Ka頻段高通量衛星應用系統網絡,衛星工作在地球同步軌道(GEO,高地球軌道)。

2.中國衛通將面向市場推出消費級衛星互聯網產品

2月26日消息,據新華社,我國衛星互聯網運營商中國衛通將向市場提供更多的消費級衛星互聯網產品,并將聯合航空公司推出航空衛星互聯網產品流量套餐。

2月26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京召開發布會,介紹2024年宇航任務整體情況,這是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的信息。

據來自中國衛通市場部的專家介紹,搭乘航班的機上旅客可提前查詢互聯網航班,并通過互聯網便捷購買衛星互聯網流量套餐,旅客能夠在空中使用自己的手機或其他終端連接機上Wi-Fi,流暢地觀看視頻、瀏覽網頁,實時觀看體育賽事,網速相當于4G的流暢程度。

當前,衛星通信應用進一步融入經濟社會民生的各領域、全過程,衛星互聯網作為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的重點領域之一,成為數字經濟的基石。

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衛通是我國高軌衛星互聯網等國家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者和運營者、我國唯一自主可控的衛星通信運營企業和國家基礎電信運營商,也是我國衛星通信產業鏈鏈長單位。

3.商業航天企業天回航天在西安宣布:過億A輪融資完成

2月18日,商業航天企業天回航天獲得超億元A輪融資,投前估值20億元。我們注意到,在投資方名單中一次就出現了三家地方國資基金與一家上市公司,更令人驚訝的是,該公司創始人是名副其實的長征六號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某型液氧煤油系列發動機總設計師。

1)“總師”創業:發動機零部件減少40%

天回航天創始人劉紅軍分別于1988年、1991年在國防科技大學與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航天六院)獲得學士、碩士學位,畢業當年留任航天六院,擔任設計員工作,一干就是近30年。期間,劉紅軍于1998年在中國航天運載火箭研究院獲得博士學位,其在體制內的職業生涯也由主任設計師一步步做到了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發動機總設計師,直至離任,“總師”這個角色他做了十幾年。

長征六號運載火箭其首飛即以“一箭二十星”登場,創造了彼時我國“一箭多星”的紀錄,而且還是中國的新一代運載火箭中首枚參與商業發射的火箭。

1)轉變始于西工大

2019年,劉紅軍作為國家級領軍人才來到西工大,開啟了作為博士生導師的教授生涯。期間,他完成了5項關于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發明專利,在受到西工大鼓勵后,2021年3月,學校以知識產權入股與劉紅軍教授一同成立了天回航天。

專注于商業航天動力研發的天回航天成立至今不到三年,核心業務正是劉紅軍教授從事多年的液體火箭發動機研發、制造。據了解,目前在研的共有四款新型發動機產品與兩型商業運載火箭,其中兩款發動機產品已完成多次試車,就在發稿日前,天回航天研制的85噸新型發動機已于今年1月底完成首次整機試車,另外還有一款百噸級發動機產品預計也將在2024年完成整機試車。

作為火箭與飛行器“心臟”的發動機本身技術門檻就不必多說,更重要的是,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火箭發動機在運載效率方面做到了“主導性的顛覆式”提升。

 


▲圖:發動機產品“紅龍一號”

一方面是降本增效:通過優化發動機循環方式,天回航天將發動機所需零部件減少40%,相比常規發動機循環方式,比沖提高10%,制造成本降低超過30%。不僅如此,發動機綜合性能亦得到提升,以發動機產品“紅龍一號”為例,其高度集成化設計、新型增材制造與極簡化維護設計等解決方案使得產品綜合性能優于市面一般火箭發動機。

另一方面是重復使用:公司于2023年7月成功完成首次半系統熱試車的全球首臺百噸級液氧煤油混合循環發動機“紅龍一號”設計重復使用達20次以上,這不僅可大幅降低我國商業航天發射成本,亦可催生更大的航天市場。

依托于高效的人才團隊,天回航天已跑出研發“加速度”,發動機產品“小龍一號”和“巧龍一號”從立項到試車全程僅歷時5個月。據了解,公司目前團隊已超70人,核心人員占比超70%,發明專利數量已由公司成立時的5項增加至11項,當前還有超100項正在申報中。

2)西工大“啟蒙”:川陜湘國資爭相下注

在成績亮眼與“總師”加持之下,公司自然受到資本追逐。截至目前,天回航天已經歷3輪融資。

1)啟蒙者:西工大。

公司最初由劉紅軍教授與西工大一同創立,彼時西工大方面出資主體是西工大資管旗下翱翔動力,持股10.5%。半年后,公司獲得翱翔動力旗下空天院3000萬元天使輪融資,隨即原持有股份也轉入空天院所有,當前持股7.2296%,按照“空天院模式”的慣例,此一階段目的顯然是培育。

 

▲圖:公司融資歷程

2)引導方:三地政府引導基金。

一是四川綿陽市涪城區國資。在公司第二輪融資中,出資方蘇州盈遠錦林云鵬創投基金大股東為四川涪創發展集團,向上追溯則可看到綿陽市涪城區國資。此次融資中,該主體再次通過兩支基金加注。目前,涪城區國資主導基金已合計持有公司約5.59%的股權。

二是西安人才基金。在此次融資中,為支持本土高層次人才(團隊)創新創業,圍繞以劉紅軍教授為主的公司核心團隊,西安財金通過西安人才基金出資上千萬元,目前持股0.4736%。

三是長沙開福區國資。此次融資中,長沙市開福區政府作為大股東通過蘇州中鑫高創股權投資基金出資,目前基金持股1.6576%。

3)產業方:科創板上市公司斯瑞新材(688102)。

作為公司上游核心供應商,此次融資中,斯瑞新材亦出資上千萬元,持股0.4736%,且該項投資是其首筆出于“創投”考慮的對外投資。這之間的業務協同在于,斯瑞新材的耐高溫高強高導銅合金制品之一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內壁,正是火箭發動機推力室的一個重要裝置。在2023年11月召開的業績說明會上,斯瑞新材表示正在正積極對接SpaceX公司,拓展公司液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室內襯的在該領域頭部企業上的應用。最新信息是,斯瑞新材剛剛于今年1月公告將投資5.1億元建設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材料等產業化項目。

六、金融資本市場

1.華為旗下VC哈勃投資,2023年出手降至個位數

相比于國內的互聯網巨頭,華為對外投資一直以來較為低調謹慎。相較于被投公司的高利潤,華為更看重公司的潛力以及未來的成長空間和機會。

在投資領域,華為的主體是哈勃投資,該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華為對外投資的資本抓手,肩負著建立華為半導體產業鏈的使命。哈勃投資先是投遍了半導體產業鏈,如今愈發活躍在新能源領域等其他賽道上,涵蓋物聯網、企業服務、IT服務等領域。哈勃投資已是華為最重要的投資平臺,當下華為系的對外投資項目幾乎均由其主導,目前共投資了97個項目。

數據顯示,從2019年至今,哈勃投資投資事件的數量呈現出倒「V」型的趨勢。2019年哈勃投資成立,同年完成8起投資。在之后的2021年,哈勃投資投資的事件數量達到37家,為近年來數量之最。2022年-2023年,其投資事件數量開始回落,2023年僅在投資市場上出手9次,基本與其成立之初持平。目前哈勃投資在對外投資方面處于放緩的趨勢。

2023年,哈勃投資共進行了9次投資事件,其中并沒有老項目追投,全部為新項目投資,占比達到100%。2023年投資的新項目領域涵蓋了企業服務、先進制造業、醫療健康等行業,投資方向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其中在2023年5月,哈勃投資以一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入股軟通動力旗下子公司鴻湖萬聯,持股比例達到5.26%。

從投資輪次分布來看,哈勃投資在2023年主要以戰略投資為主,占比達到67%,投資規模均在億元以上且多為獨家投資。

其參與投資的藥物模擬研發平臺深勢科技和機器視覺芯片及模組技術研發商銳思智芯分別入選了IT桔子千里馬俱樂部公司榜單,具有較高的發展潛力。

哈勃投資在A輪和C輪分別參與了2次以及1次投資事件,分別是參與材料計算模擬工具軟件研發商龍訊曠騰3000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對形狀記憶合金(SMA)驅動材料研發商鈦憶科技2000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以及對于機器大數據智能平臺日志易的C輪融資。

根據數據,哈勃投資投資事件最多的行業是先進制造業,共達到76起,占比為78.35%,這與華為本身的行業特性相符合。

其在2022年參與投資的光刻膠龍頭企業阜陽欣奕華進入IT桔子·獨角獸俱樂部公司榜單。

企業服務排名哈勃投資投資事件行業領域第二名,投資事件達到15家,占比達到15.46%,其在2021年8月參與了專注于企業安全的竹云科技的總金額為一億元人民幣的戰略融資,投后估值已達到42億元人民幣。在其他領域,如醫療健康、傳統制造、電商零售、汽車交通等方面,哈勃投資也均參與過投資事件。

在細分子行業領域,哈勃投資在集成電路、企業IT服務、醫療信息化等五個領域均有涉獵。其中集成電路(3起)、企業IT服務(3起)并列為哈勃投資在2023年投資最多的子行業,此外,它在半導體材料、物聯網、芯片等相關領域均有布局。

成立于2021年的開鴻智谷是一家開源鴻蒙操作系統提供商,由拓維信息主導成立,聚焦教育、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創始人李新宇為云網課創始人、拓維信息董事長,在行業內具有豐富經驗。開鴻智谷依托拓維信息與華為基于鯤鵬、昇騰、鴻蒙的「軟件+硬件」合作及行業一體化解決方案經驗切入鴻蒙產業,系首批6家OpenHarmony(開源鴻蒙)生態使能伙伴之一。哈勃投資通過此次投資扶持國產化替代鏈條上的高潛力企業可以增強其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抗風險能力。

AI賽道,哈勃投資也在進行投資布局。2023年4月,深勢科技新增股東哈勃投資,注冊資本增至約894.92萬人民幣。深勢科技成立于2018年,專注于「AI+分子模擬」賽道,兩位創始人均畢業于北京大學。IT桔子數據顯示,深勢科技共計完成6輪融資,其中在2020年8月到2022年1月之間更是實現了四輪融資,身后集結了百度風投、唯獵資本、高瓴創投、經緯中國等一眾知名VC機構,據稱其突破性的AI+量子模擬的跨尺度建模能夠更好賦能醫藥和材料等行業的研發。AI大模型已然成為國內外科技大廠的必爭之地,顯然,哈勃投資并不想成為這場競爭的旁觀者。

在智能物聯網方面,哈勃投資于2023年5月入股鴻湖萬聯,持股比例達到5.26%。鴻湖萬聯成立于2022年3月,是軟通旗下子公司,專注于OpenHarmony研發及商業化落地。該公司打造了業內首個具備跨指令集的操作系統SwanLinkOS并持續推出其軟件發行版,在電力、工業和教育等領域進行深耕。此次投資使得鴻湖萬聯成為除深開鴻外第二家被哈勃投資投資的開源鴻蒙合作伙伴,進一步加深了華為和軟通動力的合作關系。

在集成電路領域,哈勃投資分別于2023年2月和2023年6月投資了國產EDA軟件開發商培風圖南以及機器視覺芯片及模組技術研發商銳思智芯。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為晶圓廠提供全流程EDA軟件服務的公司,培風圖南成立于2021年,目前已建成面積超2000平米研發總部及晶圓測試中心。目前已經完成兩輪融資,背后有深創投、哈勃投資等知名投資機構。

銳思智芯成立于2019年,研發團隊均由在世界知名高科技公司供職多年的核心骨干組成,其自主研發設計的機器視覺傳感器芯片,以及模組、算法、系統等全套解決方案填補了國內高端視覺傳感器的空白,產品應用于自動駕駛、機器人、消費電子等多個領域。公司成立至今已經完成了五輪融資,融資規模基本在億元以上,呈現出「老投資方追投、新投資方涌入」的融資格局,并進入2022年度萌芽榜Venture50、2021投資界硬科技VENTURE50等多個榜單。

2.S基金發展現狀盤點

2023年,上海、深圳等政府加速S基金的發展,外資機構也來開設人民幣S基金,交銀國際、陽光人壽保險等金融類機構也開始參與S基金的布局。

不同于傳統私募股權投資,S基金會直接從投資者中收購企業的股權或者承接基金份額,在整體IPO市場減緩的環境下作為多元化的退出方式備受關注。理想中,S基金周期短、收益快且穩定性高,但是在實操過程中S基金的估值、定價、審核手續等仍然面臨不同的挑戰。

1)S基金逐漸成“C位”

根據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發布的2023年中國內地與香港新股市場的表現回顧及2024年展望,A股約有310只新股上市,融資約3551億元人民幣,與2022年424只新股、5868億元融資額相比,分別下降27%和40%;港股方面,面對美聯儲加息、經濟增速較緩等宏觀因素影響,港股市場估值下降且流動性也受到了限制。受此影響,今年預計港交所全年有65只新股上市,融資金額約458億港元,而根據港交所2022年年報,新上市公司90個,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為1046億元,今年新股上市同比下跌27.78%,融資金額同比下跌56.2%。

IPO遇冷,但退出還得繼續,投資人們逐漸把目光聚焦到了S基金上。

S基金,即私募二級市場基金(Secondary Funds),是一類專門從投資者手中收購另類資產基金份額、投資組合或出資承諾的基金產品。S基金與傳統私募股權基金的不同之處在于,傳統基金直接收購企業股權,交易的對象是企業;而S基金是從投資者手中收購企業股權或基金份額,交易對象為其他投資者。

2020年8月,國務院批復《深化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工作方案》,其中明確支持北京市在現行私募基金法律法規框架下,設立私募股權轉讓平臺,拓寬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退出渠道,這也正式打開了S基金在我國的發展之路。

2021年7月,上海,作為我國的金融中心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提出:在總結評估相關試點經驗基礎上,適時研究在浦東依法依規開設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股權份額轉讓平臺,推動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股權份額二級交易市場發展;之后的11月證監會批復同意在上海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

2023年,S基金仍在持續發展。

5月份,上海科創中心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上海科創基金”)與上海國際集團、松江國投集團、成都高新策源、海通創新、齊魯投資、昀曜投資、浦銀理財、興業證券、金山資本等投資人簽訂了上海科創接力一期基金合作協議。這是中基協私募新規實施以來備案的首支S基金,也是業內首支集聚銀行、證券、保險等多類型金融資本以及多地國有資本、引導基金的S基金。

深圳也在加速S基金的推進,2023年6月,深圳成立S基金聯盟,以深圳私募基金業協會S基金專委會為框架設立,由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達晨財智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招商局資本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清科母基金、TPG-NewQuest、越秀產業基金等市場頭部機構組成的S基金專委會將作為聯盟的常設機構。

截至2023年底,上海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平臺共計上線91單基金份額(含份額組合);已成交69筆,成交總份數約為174.70億份,成交總金額約為202.77億元;完成21單份額質押業務,質押份數為21.40億份,融資金額約33.13億元。上海作為全國S基金的先鋒試點,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直到今年,上海政府持續加碼S基金,在《關于進一步促進上海股權投資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大力推動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發展。“推動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發展。支持各類主體在滬發起設立S基金,股權投資集聚區對S基金新設(遷入)建立綠色通道,對S基金落地運營給予配套政策支持。推動銀行理財、保險資金、信托資金、國資母基金等加大對S基金的投資布局。鼓勵S基金管理人、政府引導基金、母基金、金融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等加入上海S基金聯盟,開展S基金運作模式創新,做大份額轉讓型交易,拓展接續型、重組型等交易模式,逐步形成行業標準。”

圖片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除了地方政府,市場化S基金也多有動作,2023年4月科勒資本完成了首期人民幣S基金“科勒資本私募二級市場第一期人民幣基金”的首次關賬,目標規模為15億元人民幣,這個由外資機構主導設立的人民幣基金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部分地方資金的支持。除此之外,交銀國際信托發布參與S交易的消息,合作方為毅達資本,以自有資金參與此次交易,當前已完成交割工商登記手續;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將出資6.45億元購買南昌旭鋼鐵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南昌滬旭產業基金)份額,此次交易為購買南昌滬旭產業基金原LP部分份額。銀河投資宣布旗下首支S基金成功設立并完成資產收購,北京銀河壹號基金規模2億元,完成受讓中金資本旗下有關基金資產。

2)錢從哪來?錢投哪去?

隨著S基金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重視,就引發了兩個不得不問答的問題:如何募?如何投?錢從哪來?這是所有基金都要解決的問題,S基金也不例外。

LP的分類來看,無非可以概括成金融機構、政府與國企、民營企業以及個人LP,對于目前的S基金市場來說,國資與政府LP是其資金來源的一大項。以廣州新興基金為例,就喊出了母基金+市場化基金+S基金的“PSD策略”,并且會在2024年將S基金的發展作為其主要的工作核心之一。

政府引導基金和S基金之間可以說是一場“雙向奔赴”。政府引導基金通常比起其他類型的LP,在賺錢和求穩之間都傾向于后者。因此圍繞求穩這個核心訴求,一部分引導基金在選擇管理人的時候傾向于選擇非常知名的大機構,但是想給大機構“送錢”的可不只引導基金,相較之下,市場上其他LP還沒有引導基金繁瑣的返投、招商等要求,因此引導基金在選擇合伙人的時候有其天然的限制性。

S基金,就化解了這個限制性。理論上來說,S基金回報周期更短、確定性也更強,能夠滿足引導基金的需求。而面對當下IPO遇冷的市場環境,布局S市場可以讓引導基金承接優質項目背后LP轉讓的份額或者未出資的部分,使其資金在擁擠環境下仍可以順暢投資。另外,目前國內S基金市場仍在發展階段,引導基金這個時候的布局也可以培養一些優秀的基金管理人,為后續的合作鋪路。

事實上,近兩年已有許多地方引導基金在S基金領域與市場上的優秀管理人展開了合作。2023年,無錫經開區尚賢湖母基金和錫創投支持了國內首支由外資管理的人民幣S基金——科勒資本私募二級市場第一期人民幣基金,兩家分別對其出資2億和5000萬人民幣;再往前2022年高瓴也公開表示他們對長期看好的領域既要做股權投資也會購買二手資產,S基金是他們公司的新策略。

除了解決錢的來處,還得解決錢的去處,這就涉及到S基金投資的方式和策略。按照交易的模式,S基金基本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類型:

LP型,此類交易相當于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者將所持有的私募基金股權份額出售給其他投資者,新進購買方將代替原有LP,這也是S基金最為常見的一種交易模式;

直投型,是S基金直接購買原有股東直接投資的投資組合,這種交易方式可以使原有的投資方及時套現;

擴充資本型,是指PE基金向S基金增資,擴大基金規模的一種交易形式。對于S基金而言可以投資該基金原有的投資組合,并且無需設立新的GP管理項目;

收尾型,是指S基金購買即將到期的私募股權基金剩余資產,以幫助全部原有LP提前退出,加速鎖定基金回報。

3)理論與現實,還有差距

IPO遇冷,政策又支持,S基金的交易量應該直接“殺瘋了”才對,然而從2023年實際的數據來看,事實并非如此。

據公開數據,2023年前三季度中國S市場的交易規模約為440億人民幣,不足2022全年交易規模的一半。一位S基金的管理人就分享道,我們往年還會爭取尋找市值1-1.5倍的S基金份額來承接,但是2023年部分S基金更像是不良資產盤活了,很多接觸到的S基金都在打折,甚至最低有4-5折的情況。論其原因,一部分是隨著宏觀經濟的變化,資產流動性和變現的需求在增加,‘急于變現’的資產就會出現盲目打折的情況。在這樣的整體情況下2023年S基金管理人態度也都是保守和謹慎的,“像我自己還是爭取平價承接,確保能有盈余,而且部分S基金由于是在嘗試階段,設立的時候并沒有非常嚴格的硬性投資要求,這些基金經理甚至就不會出手。”

以海外市場作為參考,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海外S基金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理論上來說IPO遇冷的情況下投資人就應該更多地活躍在S市場才對,不過實操上S基金實際還面臨諸多問題。

估值和定價首當其沖

S基金的估值要分幾步走,第一步對底層項目估值,第二步對基金整體估值,第三步對交易份額估值。單從步驟來說S基金估值的難度就比直投項目估值的難度復雜很多,而其中每一步又有其自身的難點。

對于底層的項目,未必能夠在進行充分盡調的情況下給出公允的價格判斷。一種情況有一部分底層項目未必在融資期間,S基金要去做盡調項目方未必是全面配合或者不方便配合,如果碰上一些軍工類或者高新技術類的項目甚至不能去盡調。另一種情況,影響估值的因素也很復雜,比如硬科技賽道中很多項目參與投資的主體是國資,這中間會涉及到一些招商的性質,在這個過程中項目估值有可能水漲船高但是這種估值的漲幅未必是其公允的市場價值。而且,如果碰上達不到預期的項目,本金就需要打折,但是打幾折呢?這又是個問題,買方會覺得自己虧了因為資產到了自己手里短時間內也退出不了,賣方也會覺得自己虧了因為打折的話自己確實虧了,這種情況下估值和定價就難上加難。

另一方面,IPO的收緊對于S基金來說既是“蜜糖”也是“砒霜”,IPO收緊確實對S基金的活躍起到促進作用,但是一旦IPO讓投資人認為希望渺茫,一個項目接過來三五年甚至更久都完全沒法退出,那么S基金的投資就也會變得異常謹慎了。

盡調、估值、定價、退出,從實操來說S基金的每一步都有難度。加上轉讓評估、審批流程復雜,產品結構和交易策略較為單一等問題,S基金雖然得到多地政府以及市場化基金的支持但實操之路仍充滿挑戰。

雖然理論和現實仍有差距,毋庸置疑的是,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尋求多元化的退出方式成了多數投資人2024年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因此S基金的發展是大勢所趨。隨著S市場上LP身份和投資策略的多元化,期待2024年基金“S屬性”的進一步爆發。

3.2023年國企控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2496起,2024年央國企并購重組新方向、邏輯

1)央企重組:不再是合并同類項,那會變成啥?

自從國改啟動以來,國央企的專業化整合重組就一直在提速,整個2023年國央企的重組事件頻密得驚人。據Wind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事件共發生2496起。其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683起,地方國企控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1813起。去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共完成了重大重組事件65起,而其中涉及國企的重大重組多達41項,占重大資產重組完成量的63.08%。

然而,這個趨勢非但不會減緩,反而會在今年繼續提速。日前國務院國資委近期明確提出,2024年是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2023—2025年)的攻堅之年,要力爭完成70%以上主體任務。

而市場化整合重組,則是本輪國企改革的重點任務。所以能看到剛開年,就有中鎢高新、寶鋼股份、廣晟有色三家央企啟動了市場化資產整合重組。光是2024年1月,已有超過18家涉及國企的重大重組事件披露。國央企的重組整合,提速趨勢十分明顯。

2)2024年央企合并會有什么新變化?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王宏志曾表示:“下一步,(1)要聚焦橫向合并,通過專業化整合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實力。(2)聚焦縱向聯合,通過專業化整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3)聚焦創新攻堅,通過專業化整合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引擎。(4)聚焦內部協同,通過專業化整合夯實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根基。”

由此可見,2024年央國企重組并購的標的主要是戰略新興產業。并購重組商業邏輯方向主要四個:橫向規模化并購;產業鏈垂直一體化并購;創新攻堅,關鍵引擎并購;內部協同并購重組。依照常規,協同主要在兩個方向,一個是成本協同降低,一個是收益協同提升,既有水平規模經濟的協同也有垂直一體系化的協同,從兩個方向四個維度得到協同效應。

接下來國央企的整合動作不僅將會在產業鏈上布局地更加深入,而且基于戰新產業搶灘布局的需要,整合的對象會依據商業邏輯更加多元,交易都是在為微觀層面發生。

過去,傳統的、常見的國央企專業化整合,更多以合并同類項式的、為了減少同業競爭和提高市場集中度為導向的模式為主。但接下來,圍繞戰新產業推動國資布局,將會成為各類重組整合工作的主基調。因為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一輪國企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

此前曾有媒體獲悉,2023年國資委成立了二十多個工作組,每個工作組負責一個行業,專門支持央企搶灘新的賽道,這一輪國央企在戰新產業的布局提速,國資委的決心和投入是巨大的。

具體的布局方向,國資委也明確了:“要加快推動集成電路、工業母機、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醫療健康、檢驗檢測等關鍵領域整合重組,加大新能源、礦產資源、主干管網、港口碼頭等領域專業化整合力度,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

可以預見的是,新一年的國央企重組整合會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面貌,更加突出產業引領,在現代產業領域實現更大突破,比如數字經濟、高端裝備、新材料、醫藥健康等等。

可以說國央企的重組整合,進入了全新且更高的階段。從過去的合并同類項,到這兩年的核心功能與核心競爭力強化,再到未來的產業引領、價值創造,國資企業正在一步一步向著更高遠的目標邁進。

3)央企合并重組整合的案例,一共有六種模式:

1)同類業務橫向整合

將同類業務進行整合,形成規模效益、消除內部競爭,提升資源效率。中船工業和中船重工重組成立中國船舶,寶鋼和武鋼重組成立中國寶武,“南北車”重組的中國中車、“中遠和中海運”重組的中國遠洋海運等。

2)產業鏈縱向整合

將上下游業務進行整合,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運營,有利于降低運營成本,充分發揮產業鏈上下游業務的協同效應。“兩核”的合并,中核集團與中核建屬于產業鏈不同環節;中電投與國家核電重組組建國家電投,形成了技術開發、工程建設、投資運營一體化的核電產業鏈;神華集團與中國國電合并重組成立國家能源集團,實質推行“煤電聯營”模式。

3)專業化整合

2022年以來,中糧與中儲糧、中國建材與中國交建、通用技術集團和中國中檢三組專業化整合,均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業務做強做精為目的。中國汽研與中國中檢,也有很強的業務協同性。2021年組建的中國星網、中國電氣裝備、中國物流、中國稀土4家新央企都屬于專業化的整合;中國鋁業、中國五礦集團、贛州稀土集團所屬稀土資源整合組建中國稀土集團。

4)產業結構拆分調整

2020年國家管網集團通過市場化方式收購三大石油公司相關管道資產。

5)內部歸核化業務整合

通過無償劃轉、資產出售、破產清算等方式,剝離低效無效資產和非優勢業務,集中資源做強做優主業。對于業務整合來說,上市公司業務整合又是重點一塊,其主要方式又可以區分多種:

1:資產置換模式。上市公司之間、上市公司與集團之間存在業務交叉,通過資產置換方式,推進專業化整合,能夠有效解決同業競爭等問題,打造專業化的上市平臺。比如中遠海運將中國遠洋、中海集運、中海發展、中遠太平洋4家上市公司進行專業化整合,通過74項資產交易,分別打造了集裝箱運輸、航運金融、油氣運輸、港口運營四大上市平臺。

2:吸收合并模式。吸收合并能夠消除因兩集團重組帶來的上市公司同業競爭問題,有利于打造一個規模實力更強的上市平臺,充分發揮業務的規模優勢和協同效應。比如,寶鋼股份吸并武鋼股份,將鋼鐵業務集中到一個上市公司,有利于充分發揮雙方在研發、采購、生產、銷售、管理等各方面的協同效應。

3:借殼上市模式。非上市公司通過股權收購獲得上市公司控股權,并由上市公司收購非上市公司實體資產。比如,中電投集團和國家核電重組前,國家核電一直在推動核電主業整體上市,但限于IPO程序復雜、過程較長,一直未能完成。國家電投成立后,選擇原中電投集團在港上市公司中國電力新能源,作為核電資產上市的平臺。通過上市公司中國電力新能源向國家核電發行股份購買核電資產的方式,實現國家電投核電資產的借殼上市。

6)強勢企業托管弱勢企業

分兩步走,第一步托管;第二步,在兩者的磨合中進行可能的合并。中國糧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托管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托管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中國誠通控股公司托管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三峽集團托管中林集團等案例。

4.2024年2月13家陜西企業融資3.8億

不完全統計,2024年2月,陜企融資事件至少13起,其中已披露融資金額事件4起。從融資輪次來看,13起融資事件中,天使輪融資共6起,股權融資共1起,A輪融資共2起,A+輪、B+輪各1起,戰略融資2起。從行業分布來看,先進制造領域最為活躍,共發生4起;隨后是新能源領域,發生3起;硬件智能領域2起;農產品加工、生物技術、智能交通、醫療領域各發生1起。

融資事件詳情:

1)星環聚能完成天使輪融資

近日,陜西星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獲天使輪融資,具體數額未披露,投資方為杭州華方資本。

星環聚能成立于2021年,位于西安市高陵區,該公司官微介紹,星環聚能是國內首家完全由專業投資機構驅動的商業聚變能開發企業,于2021年10月入駐陜西清控科創西部創新加速中心。自成立以來,已陸續獲得數億元的資本扶持,現已具備重復重聯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驗證能力,正努力挑戰國際最先進的球形托卡馬克裝置。

2)星源博銳完成A輪融資

近日,西安星源博銳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獲A輪融資,具體數額未披露,投資方為TCL資本。

星源博銳成立于2022年,坐落于高新區華天通信園區。該公司官網介紹,公司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充放電及儲能系統核心產品研發的創新型公司,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最具競爭力的核心電力電子變換產品,主要服務于國內外充電和儲能系統集成商、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以及電池制造等企業。據悉,其公司成員多來自華為、艾默生等公司。

3)美泰航海完成天使輪融資

近日,西安美泰航海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天使輪融資,具體金額未披露,投資方為泰雅資本。

美泰航海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水下運載技術服務商,位于高新區科技四路。該公司主要以水下機器人、自主航行器及海洋工程裝備為主,集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應用服務于一體。

企查查顯示,美泰航海一直以來與西北工業大學國家級無人水下運載技術重點實驗室、青島研究院等開展產-學-研深度合作,共同研發,可為用戶提供水下自主航行器,水下機器人等適用于不同海洋應用場景的智能化系統裝置產品,設計、開發、系統集成、自動化工程實施以及技術解決方案。

4)赫里歐新能源完成天使輪融資

近日,赫里歐新能源有限公司獲得來自西安真善美嘉通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天使輪融資,具體金額未披露。

赫里歐新能源成立于2020年,位于高新慧創科技產業園。

其官網顯示,公司從2017年開始BIPV產品研發,擁有專業化制造基地,為新型智能發電建材領域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致力于低電壓、高安全、防火防水型智能光伏建材化產品的研發、制造和銷售,為客戶提供各類光伏建筑一體化場景(BIPV)的解決方案。已經規劃和申報專利160余項,申報發明專利48項,已經授權擁有60項專利。

5)普利美完成A輪融資

近日,陜西普利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輪融資,具體金額未披露,投資方為一橋資本、西安敦成投資。

普利美成立于2018年,位于灃東新城西周大道科創智慧產業園。企查查顯示,普利美專注于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研究及其復合材料結構件研發與制造、新能源領域復合材料創新與應用。其核心團隊在固體動力技術和復合防熱材料成型與應用領域已經深耕20余年,處于國內領先位置。

據報道,公司在航空航天器方案設計、動力系統等多個研究方向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擁有國內先進的動力系統總體設計、噴管設計、結構設計和仿真分析能力。

6)迪泰克完成B+輪融資

近日,陜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獲B+輪融資,具體金額未披露,投資方為日出投資、鐳融投資。

迪泰克成立于2012年,位于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周陵新興產業園區,是由西北工業大學介萬奇教授團隊發起成立,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核集團等多家股東共同出資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迪泰克以碲鋅鎘(下稱CZT)為代表的第三代核輻射探測與成像半導體晶體材料、器件及模塊為主要產品。

據悉,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安檢設備、核醫學儀器、醫用和工業CT、核安全監控、空間物理、環保領域、X射線熒光分析、反恐防恐等領域;官網介紹,公司生產的CZT分別搭載于“實踐十號”衛星和“神舟十二號”飛船兩度升空。

7)易度智能完成天使輪融資

近日,陜西易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獲天使輪融資,具體金額未披露,投資方為西安財金撥改投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公開資料顯示,易度智能成立于2015年,位于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草灘生態產業園,專注于研發高端制造業過程工藝中的流體微流量控制核心器件,形成以層流元件、精密比例調節閥、壓差傳感器和軟件算法為核心的高精度層流質量流量計和控制器等產品,為半導體、生物制藥、新材料、新能源、環保等高端制造業提供高精度微流量測控核心部件和解決方案。

8)秦豐種業完成戰略融資

近日,楊凌秦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獲得約7000萬元的戰略融資,投資方為先農投資。秦豐種業成立于2017年,位于楊凌示范區楊凌大道種業國際大廈。

楊凌示范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官微顯示,目前,秦豐種業正處于高速成長階段,秦豐種業依托陜西糧農集團“從種子到食品、從田間到餐桌”全產業鏈發展優勢基礎,堅持“戰略并購+生物育種”雙輪驅動策略,先后投資控股楊凌偉隆種業、陜西秦瑞種業、河北金奧蘭種業、榆林飛宇種業,戰略入股杭州瑞豐生物、三亞畦盛農業等多家種業科技企業。

該公司還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陜西省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入選中國種子協會第七屆常務理事單位,農作物種子累計推廣面積超過4000萬畝,已成長為集農作物種子“育繁推”、訂單農業和農業技術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國有種業企業。

9)小犀牛健康科技完成天使輪融資

近日,小犀牛健康科技(陜西)有限公司獲天使輪融資,具體金額未披露,投資方為鋒加基金。小犀牛健康科技成立于2021年,位于西咸國際文創小鎮,是一家中西醫結合健康管理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其業務涉及大健康產品銷售、社區康養空間站及互聯網醫院。

據悉,該公司創始人是西安東盛集團董事長郭家學。此前,東盛集團通過海南東盛健康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小犀牛健康科技的部分股份,但已于2024年2月退出。目前小犀牛健康的股東為海南東盛健康投資有限公司(95%)、鋒加基金(5%),實控人為謝承洋。

10)質子汽車完成3.8億元增資

近日,質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獲3.8億元增資,投資方為西投控股、橙葉投資、榆林市城市投資經營集團有限公司、中科創星、北京德載厚、新電互通(浙江)數鏈科技有限公司。

質子汽車成立于2022年,位于陜西省西咸新區涇河新城。質子汽車是陜汽集團德創未來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新能源智能商用車整車、關鍵零部件系統等產品與技術的開發、運營平臺,圍繞商用車“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輕量化”開展科技孵化、產業聚集。產品覆蓋純電、氫燃料電池兩大技術路線。

11)萬像電子完成A+輪融資

近日,西安萬像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獲得近億元A+輪融資,本輪投資由西高投、空天院、常青資本、瑞垚、西交一八九六、中財融商等投資機構合作完成,資金將主要用于商業生態的基線軟件系統持續性迭代研發,Tequila芯片的量產、Defield芯片(萬像電子規劃的第二顆芯片,數據中心側和末端信息源采集端)的小批量,以及市場新生態的拓展和開發。該公司成立于2014年,位于高新區泰維智鏈中心。其主要產品為“零”終端產品及“零”終端專用芯片。

公司創始人透露,本輪投后公司估值10億元左右。且公司將在2024年Q3完成第一代“零”終端芯片Tequila的量產并批量交付“零”終端產品,已累計簽下數萬顆芯片和相應“零”終端的訂單。

12)昆秦生物完成天使輪融資

近日,陜西昆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獲數千萬元融資,投資方為陜創投。

昆秦生物成立于2021年,位于渭南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錦繡大街現代農業產業園。企查查顯示,昆秦生物是一個生物疫苗研發商,專注于重組蛋白藥物的開發與轉化,人用疫苗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公司陸續研究開發了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疫苗、重組帶狀皰疹疫苗、通用流感疫苗和重組HPV疫苗等一系列產品。

13)艾克薩科技完成股權融資

近日,西安艾可薩科技有限公司獲股權融資,具體金額未披露,投資方為南昌市吉富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艾可薩科技成立于2018年,位于西安市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公司官網介紹,艾可薩科技是一家從事存儲芯片及存儲系統設計研發的高科技公司,致力于高可靠性的存儲應用領域,比如航空航天、工業軌道、交通物聯網等行業。其產品形態包括星載存儲陣列,宇航級SSD,兼容Open Channel架構的通用存儲控制器芯片等。

 

 

編輯:馮征昊(半導體芯片、激光器、新能源)     校對:王延韜    審核:侯曉鵬    

閆晨曦(復合材料、衛星通信、金融資本)         

 

(以上資訊主要來源于:OFweek、 OFweek激光、 OFweek太陽能光伏、 今日半導體、半導體行業觀察、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人、樂晴智庫、未來智庫、索比光伏網、集邦新能源網、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高工鋰電、西安金融棒棒糖、復材網 、大國之材、新材料在線、衛星界、國際電子商情、中國國際復合材料展覽會、玻纖復材、衛星與網絡、全球一點通、硅谷網、清科研究、中國衛通、衛星與應用、中科創星、碳纖維生產技術、中國衛通、碳纖維研習社、實戰財經 、金融深度、華商韜略、戰略前沿技術、 投融界、 投資界、 中國汽車報、證券時報網、36氪、東方財富、中國證券報、新經濟100人、投后管理研究院、新興產業投資聯盟、股權投資論壇、Wind資訊、搏實資本、中歐資本、國企混改研究院、機遇西安、米度資本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一区91| 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一 | av大帝天堂 | 97理论三级九七午夜在线观看 | 日韩免费高清大片在线 | 中文字幕日产人妻久久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成在人线 | 在线免费色视频 | 高潮又爽又黄又无遮挡免费软件 | 波多野结衣久久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免费看 | 成人av一区二区在线?看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 久久午夜激情视频 | 九色porny丨国产首页注册 | 精品一区 精品二区 | 制服丝袜成人影院 |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天天看片 | 日本xoxoxo在线播放 | 欧美91精品久久久久国产性生爱 | 国外黄色软件 | 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视频大全 |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不卡 | 秋葵视频黄色 | 91在线永久| 做爰调教乱高潮sm视频 | 成年人天堂com | 日本高清视频色WWW色 | 精品麻豆cm视频在线看 | 日韩欧美三级 | 欧美美女一级片 | 久久久午夜电影 | 综合网日韩 | 艹逼逼逼 | 欧美激情欧美狂野欧美精品 | 国内视频一区二区 | 夜夜天天拍拍 | 日本成本人片无码免费视频网站 | 久久精品对白 |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樱花 |